WebRTC
WebRTC (Web Real-Time Communications) 是一项实时通讯技术,它允许网络应用或者站点,在不借助中间媒介的情况下,建立浏览器之间点对点(Peer-to-Peer)的连接,实现视频流和(或)音频流或者其他任意数据的传输。跨平台。
The WebRTC initiative is a project supported by Google, Mozilla and Opera, amongst others. This page is maintained by the Google Chrome team.
参见知乎上一个回答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5497090/answer/43395462
自然这套API是带传输功能的。所以获取图像信源之后不应该用websocket发送图像数据,而是直接用WebRTC的通信相关API发送图像和声音(这套API是同时支持图像和声音的)数据。所以,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?1、你得有一个实现了WebRTC相关协议的客户端。比如Chrome浏览器。2、架设一个类似MCU系统的服务器。(不知道MCU是什么?看这:MCU(视频会议系统中心控制设备))第一步,用你的客户端,比如Chrome浏览器,通过WebRTC相关的媒体API获取图像及声音信源,再用WebRTC中的通信API将图像和声音数据发送到MCU服务器。第二步,MCU服务器根据你的需求对图像和声音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,比如压缩、混音等。第三步,需要看直播的用户,通过他们的Chrome浏览器,链接上你的MCU服务器,并收取服务器转发来的图像和声音流。
peer to peer
“Peer”在英语里有“对等者”和“伙伴”的意义。因此,从字面上,P2P可以理解为对等互联网。国内的媒体一般将P2P翻译成“点对点”或者“端对端”,学术界则统一称为对等计算。P2P可以定义为:网络的参与者共享他们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资源(处理能力、存储能力、网络连接能力、打印机等),这些共享资源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,能被其它对等节点(Peer)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。在此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(服务和内容)提供者(Server),又是资源获取者(Client)。
—-
protocols 协议
ICE (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)
互动式连接建立是由IETF的MMUSIC工作组开发出来的一种framework,可整合各种NAT穿透技术,如STUN、TURN(Traversal Using Relay NAT,中继NAT实现的穿透)、RSIP(Realm Specific IP,特定域IP)等。该framework可以让SIP的客户端利用各种NAT穿透方式打穿远程的防火墙。
NAT (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)
在计算机网络中,网络地址转换(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,缩写为NAT),也叫做网络掩蔽或者IP掩蔽(IP masquerading),是一种在IP数据包通过路由器或防火墙时重写来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的技术。这种技术普遍使用在有多台主机但只通过一个公有IP地址访问因特网的私有网络中。
STUN(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)
NAT会话穿越应用程序是一种网络协议,它允许位于NAT(或多重NAT)后的客户端找出自己的公网地址,查出自己位于哪种类型的NAT之后以及NAT为某一个本地端口所绑定的Internet端端口。这些信息被用来在两个同时处于NAT路由器之后的主机之间创建UDP通信。该协议由RFC 5389定义。
TURN(Traversal Using Relay NAT)
TURN是一个client-server协议。TURN的NAT穿透方法与STUN类似,都是通过取得应用层中的公有地址达到NAT穿透。但实现TURN client的终端必须在通讯开始前与TURN server进行交互,并要求TURN server产生”relay port”,也就是relayed-transport-address。这时TURN server会建立peer,即远端端点(remote endpoints),开始进行中继(relay)的动作,TURN client利用relay port将资料传送至peer,再由peer转传到另一方的TURN client。
SDP (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)
会话描述协议(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或简写SDP)描述的是流媒体的初始化参数。此协议由IETF发表为 RFC 2327。
API
由于兼容性问题,请现加载 adapter https://github.com/webrtc/adapter/
getUserMedia()
https://developer.mozilla.org/zh-CN/docs/Web/API/MediaDevices/getUserMedia
1 | navigator.getUserMedia(constraints, successCallback, errorCallback); |
- constranits 一个包含了video 和 audio两个成员的MediaStreamConstraints 对象,用于说明请求的媒体类型。
- 回调拿到的是一个 stream 对象,参见MediaStream Interface
MediaRecorder()
RTCPeerConnection
method:
- RTCPeerConnection(): RTCPeerConnection的初始化函数
- createOffer(): 生成一个offer,它是一个带有特定的配置信息寻找远端匹配机器(peer)的请求
1 | pc1.createOffer( |
- createAnswer():
在协调一条连接中的两端offer/answers时,根据从远端发来的offer生成一个answer。 - setLocalDescription(): 改变与连接相关的本地描述。
- setRemoteDescription(): 改变与连接相关的远端描述。
- createDataChannel(): 在一条连接上建立一个新的RTCDataChannel(用于数据发送)。这个方法把一个数据对象作为参数,数据对象中包含必要的配置信息。
- dataConstraint: https://developer.mozilla.org/en-US/docs/Web/API/RTCPeerConnection/createDataChannel 传输基于 SCTP
WebRTC的通讯终端需要获取和交换本地及远程的视频音频信息,例如分辨率等;这一类 metadata 数据在onCreateAnswerSuccess等方法接收到的参数中以 SDP 的格式传送。
event:
- onicecandidate: 当一个 RTCICECandidate 对象被添加时,这个事件被触发。
- oniceconnectionstatechange: 当iceConnectionState 改变时,这个事件被触发。
- onaddstream: 当MediaStream 被远端机器添加到这条连接时,该事件会被触发。
how to establish a p2p connection
- 每个端创建一个RTCPeerConnection, 添加从getUserMedia()获取到的 stream
- 获取网络信息,找到潜在的连接点,也就是ICE candidates.
- 获取和分享本地及远程描述, metadata about local media in SDP format.
demo 中没有 server, 实际参考 WebRTC in the real world: STUN, TURN and signaling